循环水的管理素有“三分药剂,七分管理”之说,说明管理的重要性。循环水处理设备转入正常运行后在其升温,蒸发和冷却的过程中,冷却水逐渐被浓缩,其水质指标会发生变化,建议运行日常管理主要根据水质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相应调整,循环水每班定时进行分析
1. 钙硬,总碱度:
总碱度是循环水处理控制中的一项指标,当浓缩倍数控制稳定,没有其它外界干扰时,由总碱度的变化,可以看出系统的结垢趋势。硬度指水中的Ca2+和Mg2+浓度的总和,也是循环水操作控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必须将循环水的钙硬,总碱度控制在配方要求的范围内,根据计算,此系统控制钙硬度(以CaCO3计)+总碱度在1100mg/L左右;若水质条件发生变化,则必须相应调整水稳配方。
2. pH值:
循环冷却水由于在冷却塔中逸去CO2,因此随着浓缩倍数的升高,其pH值不断上升。当浓缩倍数1定时,循环水的pH值也趋于稳定。pH值一般控制在8.0-9.2之间。
3. 总磷及氯离子:
测定循环水中总磷的目的是为了计算循环水中有机膦的含量。缓蚀阻垢剂中含有有机膦酸盐,根据系统总磷分析数据,适当增减加药量,使循环水中总磷控制在6.0-8.0mg/L之间;如总磷低于6.0mg/L时,加大缓蚀阻垢剂的加药量,到指标范围,如超过8.0mg/L,适当减少加药量。
循环水中Cl-浓度过高会加速设备的腐蚀,特别是不锈钢设备,对Cl-非常敏感,因此在运行中要进行监测控制;在循环水中一般Cl-的浓度也不会变化,在外界没有引入氯离子的情况下可以代表循环水中盐度的变化,因此常用Cl-的浓度来计算浓缩倍数,根据系统水质情况Cl-应控制在100mg/L左右。
4. 粘泥:
循环水系统由于温度适宜适合通风良好光照充足等条件,使其成为各种微生物生长的理想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微生物迅速繁衍是很自然的,即使在微生物控制工作做得较好的情况下,细菌总数也可能高达104~105个/mL,若控制不当,细菌总数高达106~108个/ mL也是常有的。微生物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生物粘泥危害,在循环水系统中的粘泥主要是由微生物的活动造成的附着物沉积物悬浮物的总称,生物粘泥一旦形成,就必须进行杀菌清洗剥离,有条件趁检修时进行清扫后,运行中严格杀菌剥离控制,无法停工时可进行不停车化学清洗。